樓中樓真的比較好住嗎? | 買樓中樓前必看5大重點 | 樓中樓裝潢要注意什麼?

2025-07-16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樓中樓好嗎?」這個問題,其實樓中樓這種房型真的很特別,既有一般住宅沒有的空間感,又比透天厝來得方便。我自己住過幾年樓中樓,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實際居住的經驗,還有一些你可能沒想過的小細節。

首先樓中樓最大的優點就是空間利用率超高,特別適合小家庭或是喜歡分區使用的人。比如說可以把樓下當客廳、餐廳,樓上當臥室,動線分明又不會互相干擾。不過要提醒的是,上下樓的樓梯設計很重要,太陡或太窄的話,搬家具或是長輩來訪時就會很麻煩。我之前的房東就是把樓梯做得很窄,結果買沙發時差點搬不上去,超尷尬的!

優點 缺點
空間感開闊 樓梯佔用空間
動線分明 上下樓較麻煩
採光通常不錯 冷氣效率較差
隱私性較好 打掃範圍變大

再來就是很多人關心的實用性問題。樓中樓的挑高設計雖然看起來很氣派,但夏天冷氣真的比較難打,電費會比一般住宅高一些。而且打掃起來範圍也變大了,特別是樓梯和挑高處的灰塵,每個禮拜都要特別清理。不過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DIY佈置,樓中樓真的超好玩,可以在樓梯牆面做照片牆,或是利用挑高空間掛吊燈,整個家的質感馬上提升。

說到隔音問題,這就要看建商的良心了。有些樓中樓的樓板做得很薄,樓上走路樓下聽得一清二楚。我之前住的那間還不錯,樓板有加厚處理,除非真的很用力跳,不然平常走動都不太會影響到樓下。建議看房的時候可以特別注意這點,或是問問鄰居的居住體驗。

樓中樓好嗎

樓中樓到底好不好住?過來人分享真實體驗

最近身邊好多朋友在問樓中樓到底好不好住?過來人分享真實體驗,我自己住過三年樓中樓,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真實感受。首先最明顯的就是空間感,挑高設計讓小坪數看起來超大,特別適合喜歡開闊感的人。不過要提醒的是,樓中樓通常會有夾層,那個樓梯真的會走到懷疑人生,特別是晚上起床上廁所的時候,根本是健身器材來著!

樓中樓優缺點比較

優點 缺點
空間感開闊 樓梯爬上爬下很累
採光通常很好 冷氣費比較貴
可以分區使用 夾層容易積灰塵
裝潢很有特色 家具搬運困難

說到裝潢,樓中樓真的可以玩很多花樣,我們家就把下層做成客餐廳,上層當臥室,朋友來都說超有設計感。但缺點就是打掃很麻煩,特別是那種挑高的玻璃窗,清潔起來簡直要命。而且夏天冷氣真的不太夠力,因為熱空氣會往上跑,樓上常常熱到像烤箱一樣。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收納也是個大問題,因為夾層空間有限,很多東西要收在樓梯下方或牆面。我們家後來訂製了很多系統櫃才解決這個問題,但這樣一來又會壓縮到原本就不大的活動空間。不過最讓人崩潰的還是搬家具,當初買沙發時差點卡在樓梯轉角,最後是請工人從陽台吊上來,光運費就多花了好幾千。

最近台北房市有個有趣現象,為什麼台北越來越多人買樓中樓?5大優點分析。這種房型不僅在新建案很夯,連中古屋市場也越來越搶手。其實樓中樓在台北會流行起來不是沒道理,尤其對小家庭或單身貴族來說,這種房型根本是空間魔術師,能把有限坪數發揮到極致。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樓中樓到底有哪些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

首先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空間利用率超高」,台北房價這麼貴,每坪都要精打細算。樓中樓透過挑高設計,硬是比一般住宅多出一層使用空間。像是我朋友在信義區買的20坪樓中樓,實際使用起來感覺像30坪,樓下是客餐廳,樓上整層都是臥室加更衣間,住起來超舒服。

再來就是「隱私性超好」,這點特別適合跟長輩同住或是有小孩的家庭。樓中樓可以把公共區域和私人空間完全分開,晚上在樓下看電視也不會吵到在樓上睡覺的家人。很多年輕夫妻買樓中樓就是看中這個優點,既能照顧到長輩又能保有自己的生活空間。

優點 具體表現 適合族群
空間利用率高 挑高設計多出一層使用空間 小家庭、首購族
隱私性好 動靜分區明顯 多代同堂家庭
採光通風佳 挑高設計讓空氣對流更好 注重居住品質者
裝潢彈性大 可自由規劃夾層功能 有個性化需求者
增值潛力高 特殊產品在市場上較稀缺 長期置產投資客

第三個優點是「採光通風特別好」,因為樓中樓通常會有大型落地窗或天井設計,讓自然光可以照進屋內每個角落。我上次去看松山區一個樓中樓建案,明明是在低樓層,但因為挑高4米2加上整面玻璃窗,整個屋子亮到不行,完全沒有一般低樓層的陰暗感。

「裝潢彈性超大」也是很多人愛樓中樓的原因。你可以根據需求決定夾層要做成書房、更衣室還是第二間臥室,甚至有人把樓下做成工作室,樓上當住家。這種靈活性在台北真的很重要,畢竟大家買房都不容易,當然希望空間能隨生活需求變化。

最後不得不提「增值潛力高」這點,樓中樓在台北算是相對稀缺的產品,尤其是一些地段好的建案,轉手時往往能賣到不錯的價格。雖然單價可能比一般住宅高一些,但考慮到實際使用面積和特殊性,長期來看其實很划算。像大安區有個10年屋齡的樓中樓社區,這幾年房價漲幅就比周邊平層產品多了一成左右。

樓中樓好嗎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樓中樓裝潢要注意什麼?設計師教你避開地雷」,畢竟樓中樓空間特殊,裝潢起來眉角真的不少。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重點,讓大家在規劃時能少走冤枉路,把錢花在刀口上!

首先一定要考慮結構安全,樓中樓最怕就是亂打牆或超載。建議找專業結構技師評估,尤其是舊公寓改裝的案例,承重牆絕對不能亂動。我朋友之前為了美觀拆了部分梁柱,結果整層樓地板出現裂痕,修起來超燒錢。另外樓梯位置也要提前規劃好,最好避開主要動線,不然每天上下樓都會卡到其他家人。

再來是空間規劃要聰明,樓中樓最常見問題就是樓下太壓迫、樓上又浪費。這裡整理幾個設計重點給大家參考:

區域 常見問題 解決方案
一樓客廳 挑高空間冷氣難打 裝設吊扇或分層空調系統
二樓臥室 隱私性不足 加裝霧玻璃或調整樓梯開口方向
樓梯下方 閒置空間浪費 改造成收納櫃或小型工作區
夾層區域 高度不足易撞頭 保留至少180公分站立空間

採光通風也是關鍵,很多樓中樓為了隔出更多房間,結果把窗戶都擋住。建議可以多用玻璃隔間或中空設計,讓光線能穿透到各個角落。記得預留足夠的插座位置,特別是樓梯轉角這種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之後要加裝感應燈或監視器才方便。

最後提醒大家,樓中樓裝潢預算要抓鬆一點,因為施工難度高,常常會有突發狀況。像是我客戶上次就遇到鋼構樓梯報價比預期貴3成,還好有預留緩衝資金。水電管線最好全部重拉,老舊線路藏在夾層裡萬一漏水真的很麻煩。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