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樓高的美食天堂在這裡 | 這家店人氣高到三四樓 | 三四樓高的排隊人潮不誇張

2025-07-30

最近在台北街頭閒晃時,突然發現一間新開的義式餐廳,那個招牌做得超浮誇,足足有「三四樓那麼高」,遠遠看過去根本是整條街的焦點。這讓我想起以前在台中讀書時,學校附近也有家老字號的義大利麵店,雖然店面小小的,但老闆Tony堅持用道地做法,連番茄醬都是自己熬的,吃過的人都說比那些連鎖店強太多。

說到高度啊,其實不只是餐廳招牌,現在連汽車美容店也愛搞這套。上週我車子被刮到,去內湖那間MAACO烤漆,他們展示間的樣品車就擺在「三四樓那麼高」的旋轉台上,遠遠看過去整個閃到不行。師傅還跟我說現在流行什麼「糖果漆」,陽光下會變色那種,價格當然也是跟著高度往上飆啦!

店家類型 特色高度 價格範圍 在地評價
義式餐廳 招牌三四樓高 $300-$800 番茄醬自家熬製
汽車烤漆 展示台超高 $8,000起跳 可選變色漆
手工披薩店 窯烤爐兩層樓 $200-$500 木柴香氣濃郁

記得有次去桃園找朋友,他帶我去吃巷子裡的家庭式義大利菜,老闆娘是拿坡里人,做提拉米蘇會加點檸檬酒,那個味道層次真的讓人驚艷。雖然店面不起眼,但口味完全打趴那些裝潢得很浮誇的餐廳。現在想想,美食這種東西啊,真的不是看招牌掛得多高,重點還是要用心啦!就像我表哥開的鈑烤廠,雖然沒有氣派的展示間,但老師傅的手路實在,很多客人都是老主顧介紹來的。

最近發現很多店家都喜歡把東西往高處擺,可能是覺得這樣比較吸睛吧。連我家巷口的水果攤都開始把當季的芒果堆成金字塔,最上面那顆還真的快碰到遮雨棚了。這種「三四樓那麼高」的行銷手法,說實在的對我們這種矮個子真的很不友善啊,每次想拿最上面那盒草莓都要拜託老闆幫忙,超尷尬的!

三四樓那麼高

三四樓那麼高到底是多高?用日常物品帶你實際感受。每次聽到這個形容詞,總覺得很抽象對吧?今天就用身邊隨手可得的東西,帶你具體想像這個高度到底有多驚人!


首先要知道,一般住宅的樓層高度約3米,所以三樓大概是9米,四樓則是12米左右。這個高度聽起來可能沒感覺,但換算成日常物品就很有感了。比如說,標準的雙層巴士高度約4.2米,三四樓的高度就等於疊起來的2-3台巴士!想像一下站在路邊看著兩台巴士垂直疊在一起的畫面,是不是突然覺得脖子有點酸了?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再來看看更生活化的對比:

日常物品 高度 相當於三四樓的數量
寶特瓶 30cm 30-40瓶
籃球框 3.05m 3-4個
成人男性 1.7m 5-7人疊羅漢

最驚人的是,把家裡常見的A4紙(29.7cm)一張張疊起來,要將近40張才能達到三樓高度!下次整理文件時,可以試著把40張紙立起來感受一下,保證手痠到懷疑人生。而四樓高度差不多是一般路燈的2倍,難怪每次抬頭看都覺得脖子要斷掉。

平常在公園看到的溜滑梯,最高的也不過3-4米,連三樓的一半都不到。更別說家裡的樓梯了,以每階18公分計算,要爬50階才能抵達三樓,難怪每次搬家工人扛家具上樓都氣喘吁吁。這些對比是不是讓你對「三四樓高」更有概念了呢?

為什麼台灣人愛説『三四樓那麼高』?在地用語小故事,這個有趣的說法其實藏著台灣人獨特的幽默感。走在台灣街頭,你可能常聽到「這個便當堆得跟三四樓那麼高」、「他講話音量有三四樓那麼高」之類的形容,明明跟樓層沒關係,卻成了生活中超常用的誇飾法。

這種說法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從早期公寓建築來的。台灣老式公寓普遍蓋到4樓左右,對當時的人來說,三四樓已經是「很高」的象徵。後來大家就把這個概念拿來形容各種「很超過」的事物,像是便當菜量多到誇張、講話太大聲、價格貴得離譜等等,用「三四樓」來表達那種「高到不合理」的感覺,反而比直接說「超級高」更有畫面感!

常見用法 實際意思 使用情境舉例
便當堆三四樓高 菜量多到誇張 「這家排骨飯根本是三四樓那麼高,吃不完啦!」
嗓門三四樓高 講話超大聲 「隔壁阿伯罵孫子的聲音有三四樓高,整條街都聽得到」
價格三四樓高 貴得離譜 「百貨公司那件外套要三萬?價格也太三四樓了吧!」

有趣的是,這個說法在台灣各地還有不同變化版。南部人可能會說「兩三樓高」,台北人則更愛用「三四樓」,甚至發展出「這個人很三四樓」的抽象用法,形容做事誇張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下次聽到台灣朋友用「三四樓」形容事情,別真的去數樓層啦,這可是道地的台灣式幽默呢!


現在年輕人還發展出新玩法,把「三四樓」簡化成數字「34」當成形容詞用。像是IG限動常看到「這杯珍奶甜度34」、「今天上班累度34」,這種只有台灣人才懂的數字密碼,讓在地用語更有生命力。不過要小心別對長輩用,他們可能會真的問你「34層樓在哪?」鬧出可愛的代溝笑話喔!

三四樓那麼高

如何目測三四樓的高度?簡單實用小技巧分享

每次看到施工現場或想估算建築物高度時,是不是常覺得三四樓到底有多高很難抓?其實用身邊常見的東西當比例尺,就能輕鬆目測啦!今天來分享幾個台灣人超愛用的生活化方法,不用專業工具也能變身人肉測高儀。

首先最實用的就是用自己的身高當基準。一般成人身高約160-180公分,站在建築物旁邊時,可以數看看幾個自己的身高疊起來會到目標樓層。比如說我身高170公分,發現疊兩個我(約3.4米)差不多到二樓窗台,那三四樓大概就是5-7米左右。這個方法在空地或人行道都適用,記得要站直別駝背喔!

另外台灣街頭隨處可見的機車也是好幫手。常見的125cc機車高度約1.1米,可以這樣快速換算:

參考物 高度 三四樓對照值
普通機車 1.1m 約5-6台機車疊起來
標準樓層高度 3-3.5m 三四樓約9-12.5m
路邊電線桿 6-8m 通常到二三樓之間

如果附近有便利商店就更方便了!全台超商招牌高度很統一,7-11的招牌下緣離地約3米,全家約2.8米。站在對街觀察招牌和目標樓層的相對位置,馬上就能抓出大概範圍。這個方法超適合都會區使用,畢竟台灣便利商店密度世界第一嘛!

平常等紅燈時可以多觀察路邊的變電箱,它們高度大多在1.5-1.8米左右。當你發現變電箱頂部到目標窗台約有3個變電箱的高度,那差不多就是四樓的位置了。這些公共設施其實都是現成的測量工具,只是我們平常沒注意到而已。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