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對照表超實用整理 | 古早人怎麼看時間?時辰對照 | 農民曆時辰查詢懶人包

2025-07-01

古早人的時間管理術:十二時辰對照表原來這麼好用!

以前沒有手錶的年代,阿公阿嬤都是靠「十二時辰對照表」來安排作息,這套系統用12個地支來劃分一天24小時,每個時辰剛好2個鐘頭。現在看農民曆選吉時、中醫養生,甚至算命都要用到這個概念,其實超實用的啦!

時辰跟現代時間怎麼對照?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記住「子時」從晚上11點開始,這樣推下去就對了。幫大家整理好對照表,收藏起來隨時查超方便:

時辰名稱 現代時間 常見活動與意義
子時 23:00-01:00 熬夜傷肝,最好躺平睡覺
丑時 01:00-03:00 肝經運作時間,深度睡眠黃金期
寅時 03:00-05:00 肺經活躍,老人家容易早起
卯時 05:00-07:00 大腸經運作,排便最佳時段
辰時 07:00-09:00 胃經旺盛,早餐要吃得好
巳時 09:00-11:00 脾經主導,工作效率最高

時辰不只是看時間那麼簡單

老一輩的人會根據時辰來決定重要事情,像嫁娶通常選「午時」(11:00-13:00)陽氣最旺的時候,搬家則偏好「辰時」象徵新的開始。中醫師也常說「卯時排便、午時小憩」對身體最好,這些都是從十二時辰的概念延伸出來的養生智慧。

現在很多算命老師幫人看八字,第一個問的就是出生時辰。像我阿姨上次去算流年,老師一聽她是「酉時」(17:00-19:00)出生的,馬上說她個性比較急性子,因為酉時屬金主果斷,真的準到讓她嚇一跳!所以記得問清楚家裡長輩自己的出生時辰,以後要合婚、取名字都用得到。

十二时辰对照表

十二時辰對照表:古人怎麼看時間?現代時間換算一次懂

大家有沒有想過,古代人沒有手錶跟手機,他們到底是怎麼看時間的啊?其實古人超聰明的,他們把一天分成12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現在2個小時,而且還用十二地支來命名,超有系統的啦!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這套流傳千年的時間系統,讓你一秒看懂古裝劇裡常說的「午時三刻」到底是幾點。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說到十二時辰,最有趣的就是每個時辰都有對應的生肖跟生活作息。像「子時」就是半夜11點到1點,這時候老鼠最活躍,所以叫子鼠;「卯時」早上5-7點是天剛亮兔子出來吃草的時間。古人連上班時間都規定得很清楚,「辰時」7-9點就是古代公務員的上班時間,跟現在打卡時間差不多耶!

下面這個對照表超實用,收藏起來以後看古裝劇就不會霧煞煞啦:

古代時辰 現代時間 地支 生肖 古人的日常
子時 23:00 – 01:00 夜深人靜,打更報時
丑時 01:00 – 03:00 牛反芻時間,農家起床準備
寅時 03:00 – 05:00 老虎最兇猛的時候
卯時 05:00 – 07:00 日出而作,開城門的時間
辰時 07:00 – 09:00 官員上朝,市集開張
巳時 09:00 – 11:00 蛇出洞曬太陽,辦公時間
午時 11:00 – 13:00 日中休息,吃午餐
未時 13:00 – 15:00 羊吃草時間,繼續工作
申時 15:00 – 17:00 猴子活躍,下午茶時間
酉時 17:00 – 19:00 雞回籠,關城門準備宵禁
戌時 19:00 – 21:00 狗看家,古人準備就寢
亥時 21:00 – 23:00 豬熟睡,進入深夜時段

古代人還會把每個時辰再細分成「初」跟「正」,像「午初」就是11點,「午正」就是12點整。更講究的還會用「刻」,一刻大約是現在的15分鐘,所以「午時三刻」就是11點45分啦!這樣是不是比想像中還要精準?下次聽到「斬首示眾,午時三刻」就知道是挑大中午執行,讓最多人看到,古人真的很會算時間餒。

什麼是十二時辰?台灣人必知的傳統時間概念,其實是古人把一天分成12個時段,每個時辰對應現在的2小時。這種計時方式在台灣傳統廟宇、農民曆都還看得到,老一輩講「午時三刻」或「子時出生」就是在用這個系統,了解後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它的影子。

十二時辰不只是時間劃分,還跟五行、生肖有密切關聯。比如「卯時」對應清晨5-7點,正是日出東方、屬兔的時段,老人家說這個時間起床最能吸收天地精華。而「午時」11-13點屬馬,太陽最旺,所以台灣人常說「午時水」特別有能量,傳統市場賣的「午時茶」就是抓準這個時機製作。

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快速對照時辰與現代時間:

時辰名稱 對應時間 生肖 常見俗諺
子時 23-01 子時不睡,耗損元神
丑時 01-03 丑時燈火,家宅平安
寅時 03-05 寅時起床,精神百倍
卯時 05-07 卯時露水,採藥最佳
辰時 07-09 辰時吃飯,整天不餓
巳時 09-11 巳時曬被,蟲蟻跑光

現在是早上6點38分,按照表格就是「卯時」尾聲,快要進入「辰時」了。台灣傳統認為辰時最適合吃早餐,因為「辰」屬龍,象徵陽氣上升,這時候進食最能被身體吸收。很多養生節目都建議7-9點吃早餐,其實就是從十二時辰的概念延伸出來的。

在台灣鄉下,時辰的應用更生活化。像嫁娶要看「吉時」,通常是選巳時(9-11點)或午時(11-13點);中藥行抓藥會強調「申時」(15-17點)服用效果最好;連掃墓祭祖也講究「卯時到午時」之間完成。這些約定俗成的習慣,都是十二時辰文化在現代的延續。

十二时辰对照表

十二時辰怎麼算?教你用農民曆看吉時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十二時辰怎麼算?教你用農民曆看吉時」這個問題,其實台灣人常說的「時辰」就是古人把一天分成12等份,每個時辰大約2小時,跟現在的24小時制不太一樣。老一輩選日子、看風水都會用到這個,像是搬家、結婚這種大事,翻開農民曆找吉時就是看這個啦!

先來搞懂時辰跟現代時間的對照表,這樣看農民曆才不會霧煞煞:

時辰名稱 現代時間 常見用途
子時 23:00-01:00 熬夜改運、陰陽交接時段
丑時 01:00-03:00 傳統認為不宜外出
寅時 03:00-05:00 晨型人起床時段
卯時 05:00-07:00 最佳起床時間
辰時 07:00-09:00 吃早餐、開市吉時
巳時 09:00-11:00 工作黃金時段
午時 11:00-13:00 陽氣最旺,適合重要決策
未時 13:00-15:00 午休後精神最好時段
申時 15:00-17:00 適合開會討論
酉時 17:00-19:00 下班放鬆時間
戌時 19:00-21:00 家庭聚會時段
亥時 21:00-23:00 準備入睡

農民曆上寫的吉時通常會標註「宜」跟「忌」,像是「巳時宜嫁娶」就是上午9點到11點適合辦婚禮。要注意的是,不同日子吉時會變動,像今天(2025年7月1日)的午時就特別適合簽約,但明天可能就變成辰時比較好。看農民曆的時候記得先確認當天日期,再對照時辰表來看,這樣才不會看錯時間喔!

有些人會覺得時辰很玄,其實就是古人觀察自然規律的智慧。像卯時天亮適合起床,午時太陽正當中適合做重要決定,這些都跟人體生理時鐘有關。現在很多養生方法也是參考這個概念,比如「子時前要睡覺」就是中醫強調的養肝時間。下次看農民曆選時間,不妨多留意這些小細節,說不定會發現古人真的很有智慧呢!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