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店取這店名超有哏!網友笑翻 | 桃園老字號棺材店,三代傳承手藝 | 你不知道的棺材店禁忌!老闆親口説

2025-07-03

走在台灣的傳統街區,偶爾會看到那種低調卻又讓人忍不住多看一眼的「棺材店」,這些店家通常不會有太顯眼的招牌,但老一輩的人都知道,它們可是承載著人生最後一段旅程的重要場所。說起棺材店的選址也很有意思,以前總愛開在殯儀館附近或是傳統市場周邊,現在隨著都市發展,反而更多是隱身在工業區裡,用工廠直營的方式經營,價格透明又實在。

說到棺材的種類,其實比想像中豐富很多,不是只有電視上演的那種黑漆漆的木棺而已。現在的棺材店提供的選擇可多了,從傳統的台灣檜木、進口的紅木,到環保的紙棺都有,而且還會根據不同宗教需求提供客製化服務。來看看常見的幾種棺材比較:

材質 價格範圍 特色 適合對象
台灣檜木 3萬-8萬 天然木香,耐用 講究傳統的長輩
進口紅木 5萬-15萬 質感高級,花紋精美 經濟較寬裕家庭
環保紙棺 5千-1.5萬 輕便環保,火化完全 注重環保的年輕人
合成板材 1萬-3萬 價格實惠,款式多樣 一般家庭

以前總覺得棺材店是個很陰森的地方,但實際去過才知道,現在的店家都很注重環境氛圍,有些甚至裝潢得像是高級家具店,讓家屬在選購時能夠比較放鬆。店員也都訓練有素,不會給你壓力,反而會像朋友一樣仔細解說各種材質的優缺點,甚至還會根據往生者的身高體重推薦合適的尺寸。

有趣的是,棺材店取店名也是門學問,太直接怕嚇到人,太文雅又怕人家不知道是賣什麼的。聽過最妙的店名是「最後的家」,既溫馨又點出商品本質,難怪在網路上被網友狂推。有些店家還會在門口貼對聯,像是「人無千歲壽,我有萬年福」這種,既符合行業特色又帶點人生哲理,讓人看了會心一笑。

棺材店

台灣人為什麼忌諱經過棺材店?在地人揭密傳統禁忌,這個問題其實跟台灣民間信仰與生活習俗息息相關。老一輩的人常說,棺材店周圍容易聚集「陰氣」,經過時如果不小心觸犯禁忌,可能會招來不好的運勢。這種觀念雖然隨著時代進步漸漸淡化,但在傳統社區或老一輩心中,仍然存在許多不成文的規矩。

棺材店禁忌小百科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禁忌行為 傳統說法 現代應對方式
直視店內棺材 容易「沖煞」 快速通過、避免盯著看
大聲喧嘩 驚擾亡靈 保持低調、輕聲細語
手指指點 不尊重往生者 雙手自然下垂
刻意繞遠路 反而顯得心虛 自然行走、保持平常心

其實這些禁忌背後,反映的是台灣人對生死議題的敬畏之心。早期醫療不發達,棺材店常與死亡聯想在一起,自然讓人產生心理壓力。現在許多棺材店也轉型為生命禮儀公司,裝潢明亮,降低過往陰森的刻板印象。不過逢年過節或農曆七月時,長輩還是會提醒小孩不要在那附近逗留,尤其是傍晚時分。

有些店家會在門口掛紅布或擺放鹽米,這些都是傳統的淨化方式。年輕人可能覺得迷信,但對做生意的人來說,寧可信其有。畢竟在台灣的商業文化中,討個吉利還是很重要的。像是婚喪喜慶要包紅白包、開店要拜拜求財運,這些都是台灣特有的民俗智慧。

棺材店老闆如何挑選木材?台灣老師傅的百年工法

在台灣傳統喪葬文化中,棺材的製作可是一門大學問。老一輩的師傅常說:「選木如選人,要看得準、摸得透。」這些經驗都是經過百年傳承下來的智慧,今天就來聊聊老師傅們是怎麼挑選木材的。

首先最重要的是木材的種類,不同木材不僅關係到耐用度,還影響到價格和家屬的選擇。老師傅最愛用的木材有以下幾種:

木材種類 特性 適合對象 價格區間
檜木 防蛀防腐、香氣持久 經濟較寬裕的家庭 中高價位
杉木 質地輕軟、容易加工 一般家庭普遍使用 中價位
楠木 紋理美觀、耐久性佳 講究體面的家庭 高價位
柳安木 價格實惠、重量適中 預算有限的情況 低價位

選木材時,老師傅會先用手指關節敲擊木料,聽聲音判斷內部是否結實。好的木材會發出清脆的「咚咚」聲,如果聲音悶悶的,可能內部已經腐朽或有空洞。再來是看紋路,直紋比橫紋更耐用,而且要避開有太多樹節的部位,這些地方容易裂開。

除了木材本身,存放環境也很講究。老師傅的倉庫通常會保持通風乾燥,木料要離地堆放,避免受潮。有些講究的店家還會在梅雨季節特別點香除濕,就是怕木材變形。現在雖然有各種現代化設備,但這些傳統的保存方法還是被許多老店沿用著。

製作棺材時,老師傅最忌諱的就是趕工。他們常說:「慢工出細活,急就章的東西用不久。」從選料到成品,每個步驟都要仔細把關。特別是接榫的部位,要用傳統的榫卯工法,不用一根釘子,這樣才能確保棺材在土裡能撐得久。這些細節,都是老師傅們累積一輩子的經驗。

棺材店

什麼時候需要找棺材店?台灣喪葬流程完整解析

在台灣,遇到親人離世時,很多家屬都會慌張不知道該從何處理。其實找棺材店通常是喪禮籌備的第一步,當醫院或家裡確認往生後,24小時內就要聯繫葬儀社或棺材店處理大體安置、棺木選購等事宜。台灣的喪葬習俗講究「入土為安」,所以時間安排上會比較緊湊,建議家屬可以先了解基本流程才不會手忙腳亂。

台灣傳統喪葬流程大致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需要注意的細節。首先是「初終處理」,這時候家屬要準備壽衣、聯絡棺材店選棺木,同時申請死亡證明。再來是「豎靈設奠」,也就是布置靈堂、決定治喪天數(通常是7-49天不等)。現代人因為工作關係,很多人會選擇簡化流程,但基本儀節還是會保留。

喪葬階段 主要事項 所需時間
初終處理 遺體接運、冰存、選棺木 1-2天
豎靈設奠 布置靈堂、決定治喪規模 當天完成
治喪期間 誦經法事、親友弔唁 7-49天不等
出殯安葬 告別式、火化/土葬 1天

在選擇棺材店時,建議要找有信譽的老字號,因為他們通常能提供一條龍服務,從棺木、靈堂布置到法事安排都能協助處理。現在很多店家也推出環保棺木或客製化服務,價格從幾萬到十幾萬都有,可以依照預算和需求來選擇。要注意的是,有些棺材店會刻意推銷高價套餐,家屬還是要多比較幾家才不會吃虧。

喪葬過程中還有很多細節要注意,像是訃聞印製、喪服準備、祭品採買等。如果是佛教儀式,還要準備往生被、蓮花被等物品;基督教則可能需聯繫教會安排追思禮拜。這些都可以請教棺材店或葬儀社,他們通常都有配合的廠商能提供相關服務。最重要的是家屬要先開會討論,確定喪禮的形式和預算,才不會在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