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爸媽的育兒日記 | 小燕子成長全記錄 | 燕巢裡的温馨時刻

2025-07-08

燕子育幼行為觀察:從築巢到餵食的溫馨日常

每年春天到夏天,台灣隨處可見燕子忙進忙出的身影,特別是在騎樓下或傳統市場的屋簷邊。燕子育幼行為其實充滿許多有趣的細節,從選址築巢到輪流餵食,這些小動作都展現出牠們對下一代的重視。燕子爸媽會先用泥土和草莖混合唾液,一點一滴堆砌出碗狀的巢,這個過程往往要花上1-2週,期間還會不斷用胸口壓實巢壁,確保結構穩固。

等到巢穴完成後,母燕會產下4-6顆卵,這時候最特別的就是雙親輪班制——白天由公燕外出覓食,母燕負責孵卵;到了晚上則角色互換,讓母燕也能休息。這種分工模式在鳥類中相當少見,也難怪燕子總給人恩愛夫妻的印象。幼鳥破殼後的前三天最關鍵,父母會把食物嚼碎成糊狀再餵食,之後才改餵整隻昆蟲。

育幼階段 天數 父母分工 食物類型
築巢期 7-14天 共同築巢 不適用
孵卵期 14-16天 日夜輪班 不適用
育雛期 20-22天 共同餵食 昆蟲

當幼鳥長到約兩週大時,巢裡就會變得很擁擠,這時候常看到小燕子把屁股對著巢外排便,父母則會定時清理巢邊的排泄物。有趣的是,燕子爸媽能透過叫聲分辨自家孩子,即使同一排鳥巢有十幾隻幼鳥,牠們也從不會餵錯別家的孩子。到了離巢前幾天,幼鳥會開始在巢邊拍打翅膀練習,父母則會示範飛行技巧,有時還會故意在幼鳥面前叼著食物飛來飛去,引誘牠們嘗試第一次飛行。

在都市裡觀察燕子育幼,最讓人感動的就是牠們面對環境變遷的適應力。即使現代建築的玻璃帷幕取代了傳統屋簷,燕子們還是會想辦法在冷氣孔或燈罩上築巢。有些老一輩的台灣人還會特地在騎樓釘木板,就是為了給燕子一個安心的育幼環境,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面,正是最珍貴的台灣風景。

燕子育幼行為


最近在台灣街頭常常看到燕子忙進忙出的身影,大家是不是也很好奇「燕子爸媽什麼時候開始育幼?繁殖季全記錄」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些可愛小鄰居的繁殖時程,讓你能更了解牠們的生活作息。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燕子在台灣的繁殖季通常從3月開始,一直持續到9月左右。這段時間裡,你會發現牠們特別忙碌,因為要準備築巢、生蛋、孵化和育幼。一對燕子爸媽平均會生2-3窩小燕子,每窩大概4-6顆蛋。最有趣的是,牠們的育幼工作可是分工合作,爸爸媽媽輪流照顧寶寶呢!

繁殖階段 時間長度 主要工作內容
築巢期 7-10天 用泥土和草莖築巢
產卵期 2-3天/顆 每天生1顆蛋
孵化期 14-16天 輪流孵蛋
育雛期 20-25天 餵食幼鳥

燕子爸媽的育幼工作可不輕鬆,從蛋孵化出來後,就要開始忙著抓蟲子餵寶寶。一天要餵食上百次,而且還要清理巢裡的排泄物。這段時間你會看到牠們不斷地在巢穴和空中來回穿梭,有時候還會聽到小燕子嘰嘰喳喳的討食聲。特別是在梅雨季節前後,昆蟲數量多,正好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

觀察燕子育幼真的很有趣,牠們的巢通常築在騎樓或屋簷下,方便我們近距離觀察。不過要記得保持適當距離,不要太靠近打擾牠們。有時候你會看到燕子爸媽停在電線上休息,那可能是牠們難得的休息時間呢!

燕子育幼行為大公開!原來牠們這樣照顧寶寶

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屋簷下燕子的育幼過程呢?這些可愛的小鄰居其實有著超細心的育兒方式喔!燕子爸媽從築巢開始就超級講究,一定要選在遮風避雨的好位置,而且巢的材質也很講究,通常會用泥土、草莖和唾液混合,讓寶寶住得舒舒服服。最有趣的是,牠們還會在巢裡鋪上柔軟的羽毛,根本就是鳥界的頂級嬰兒床啊!


燕子爸媽的分工超級明確,通常都是輪流照顧寶寶。媽媽主要負責孵蛋和保暖,爸爸則要負責外出覓食。等小燕子破殼後,爸媽就會開始瘋狂覓食模式,一天要餵食幾十次呢!而且牠們超聰明,會根據寶寶的年紀調整食物,剛出生時餵軟爛的蟲泥,長大一點才給整條蟲子。

育幼階段 爸媽行為 寶寶變化
孵蛋期 輪流孵蛋、警戒 蛋殼內發育
新生期 餵食蟲泥、保溫 眼睛未開、全身光禿禿
成長期 增加餵食次數、教導飛行 開始長羽毛、練習振翅
離巢期 鼓勵出巢、繼續餵食 嘗試短距離飛行

最讓人感動的是,就算小燕子學會飛行了,爸媽還是會繼續照顧牠們一陣子。這段時間常常可以看到親鳥帶著幼鳥練習捕食技巧,有時候還會故意把食物丟在空中讓小燕子練習接住。這種教學方式根本就是鳥類版的「做中學」嘛!而且燕子家族的感情超好,經常可以看到牠們聚在一起互相理毛,畫面溫馨到不行。

說到餵食,燕爸燕媽的記憶力真的超強!牠們能夠準確記住每隻寶寶的位置和食量,絕對不會漏掉任何一隻。有時候為了公平起見,還會特地調整餵食順序,確保每隻小燕子都能吃得飽飽的。這種細心的程度,連很多人類爸媽都自嘆不如呢!

燕子育幼行為

最近好多人都發現燕子特別愛在騎樓或屋簷下築巢,甚至連冷氣機旁邊都能看到牠們的身影。為什麼燕子會選擇在人類建築築巢?育幼地點解密其實跟牠們的生活習性有密切關係。燕子是典型的「都市適應者」,牠們發現人類建築物比天然環境更適合養育下一代,不僅能躲避天敵,還能利用建築結構節省築巢力氣,根本就是聰明的小房客呢!

先來看看燕子偏愛哪些人類建築特點:

建築特徵 對燕子的好處 常見築巢位置實例
突出屋簷 遮風避雨,巢穴不易被淋濕 傳統三合院門廊、騎樓天花板
粗糙牆面 方便黏土巢附著,不易脫落 未經粉刷的紅磚牆、水泥樑柱
人來人往 嚇阻蛇類等天敵接近 便利商店招牌、菜市場攤位上頭
燈具附近 夜間保溫,昆蟲趨光性帶來充足食物 公園路燈旁、廟宇照明燈下方

其實燕子挑選築巢地點超級講究,牠們會先用唾液混合泥土試探牆面附著度,就像我們買房前會敲敲牆壁檢查結構一樣。而且特別喜歡挑選上午能曬到太陽的位置,這樣清晨就能快速烘乾被露水打濕的翅膀,方便外出覓食。老一輩常說「燕子來築巢代表家運旺」,其實是因為牠們專找環境穩定、震動少的人家,這種地方通常也比較安靜適合育幼。

觀察過燕子巢的人都知道,牠們會把巢口做得小小的,這個設計超貼心——既能防止幼鳥不小心滾出來,又可以阻擋八哥等競爭者搶地盤。有些燕子甚至會利用冷氣排水管的滴水來軟化泥土,根本就是天生的建築師!下次看到牠們在忙進忙出搬運草枝,別急著驅趕,說不定你家的風水真的被這些小精靈看上啦。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