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台原來是這個意思! | 你家窗台真的用對了嗎? | 窗台設計的5個小秘密

2025-06-28

每次看著家裡的窗台,總會想起小時候坐在上面看雨的時光。說到窗台意思,其實就是窗戶下方那個突出的平台,但對我們台灣人來說,它承載的生活記憶遠比字面意義豐富得多。老一輩常說「窗台是家的眼睛」,因為它不僅是採光通風的通道,更是我們與外界互動的小天地。

窗台在建築規範中有明確的標準,但一般人更在意它的實用性。我整理了幾種常見窗台設計的差異:

窗台類型 主要特點 常見用途
內窗台 室內側窗框下方 放盆栽、小物收納
外窗台 室外側突出平台 防水導流、裝飾立面
壓頂窗台 加強結構的混凝土帶 防裂防滲漏

記得裝修師傅說過,現在新建案都會做窗台壓頂,就是在窗台加一道鋼筋混凝土,這可不是為了好看而已。師傅邊抹水泥邊解釋:「颱風天雨水拼命打,沒做壓頂的話,不用幾年牆面就會滲水發霉。」原來我們平常沒注意的細節,藏著這麼多學問。

我特別喜歡觀察老房子的窗台設計。早期台灣常見的磨石子窗台,現在幾乎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理石或人造石。前陣子去朋友家,看到他家的窗台石下掛設計,就是把石材向外延伸3-5公分,這樣雨水就不會順著牆面流下來弄髒外牆。這種小細節真的能看出師傅的用心,也讓我學到原來窗台不只是個平台,還肩負著保護建築的任務。

住在高樓的朋友常問,為什麼他家的窗台不能坐?這就要說到臨空窗台的安全規範了。根據建築法規,離地高度超過一定標準的窗台必須加裝防護措施,畢竟安全最重要。不過這也不影響我們發揮創意,我見過有人在高樓窗台鋪上軟墊,變成貓主子的VIP觀景座,既安全又實用。

窗台意思

窗台到底是房子的哪個部分?台灣人常搞錯的位置解析

最近發現好多台灣朋友對「窗台」的位置有點誤會,常常跟「窗框」、「窗戶下緣」搞混。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窗台到底是房子的哪個部分,順便整理一些常見的錯誤認知,讓你下次裝修或買家具時不會再搞錯啦!


窗台其實就是窗戶下方那個向外延伸的平台,通常是水泥或石材做的。它的主要功能是讓雨水可以順利流走,不會積在窗戶邊緣。不過現在很多新建案為了美觀,會把窗台做得比較寬,甚至變成可以放盆栽的小空間。但要注意的是,窗台跟「窗框」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喔!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讓你一秒看懂:

名稱 位置 功能 常見材質
窗台 窗戶下方外凸平台 排水、美觀、可置物 水泥、石材
窗框 窗戶四周固定結構 支撐窗戶、隔熱隔音 鋁合金、塑鋼
窗戶下緣 窗扇最底部 開關窗戶時的軌道部分 金屬、塑膠

很多人在裝潢時會想把窗台加寬做成飄窗,但要注意這可能涉及建築法規的問題。另外有些人會誤把窗框當成窗台,結果量錯尺寸買了不合的窗簾或家具。最常見的就是以為窗台是室內的部分,其實它有一半是在建築外牆的範圍喔!

說到窗台的清潔保養,因為它直接接觸室外環境,容易積灰塵和雨水漬。建議至少每個月要用抹布擦拭一次,如果是石材窗台還要定期上保護劑。現在很多新建案為了省成本,窗台做得越來越窄,這其實會影響排水功能,買房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個細節。

為什麼老房子窗台特別寬?台灣建築演變小知識

最近在逛老街區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那些老房子的窗台特別寬?這可不是隨便設計的喔!其實這跟台灣早期的生活習慣和建築工法有超~大的關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老窗台背後的故事,保證讓你下次經過老屋時會有全新的發現!

以前台灣天氣又濕又熱,還沒有冷氣的時候,窗台設計可是肩負著重要的通風任務。老一輩的師傅會把窗台做得特別寬,主要是為了讓窗戶可以完全打開,讓風更容易吹進屋內。而且寬窗台還能擋雨,就算下大雨時開窗通風,雨水也不容易潑進來,超聰明的設計對吧!

另外啊,早期的建築材料跟現在差很多,牆壁都砌得特別厚實。因為磚牆結構的關係,窗戶開口必須配合牆體厚度,自然就形成了這種內凹的寬窗台。這種設計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當作簡易的置物空間,阿嬤們最愛在上面放盆栽或曬菜乾了~


來看看不同時期台灣建築窗台的變化吧:

時期 窗台特徵 主要功能
日治時期 60-80公分寬,水泥製 通風、遮雨、置物
1960年代 40-60公分寬,磨石子面 開始裝鐵窗,兼顧安全與通風
現代建築 20-30公分寬,鋁合金框 純粹採光,配合空調設備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台灣老房子常見的「出簷」設計。就是窗戶上方會多出一小塊屋簷,這種設計跟寬窗台是配套的,可以進一步防止雨水和陽光直射。現在新建案為了省成本,這種貼心的細節越來越少見了,真的蠻可惜的。下次經過老街區,不妨多留意這些充滿智慧的老設計,你會發現傳統建築真的藏著好多生活巧思呢!

窗台意思

裝潢時窗台要怎麼處理?師傅最常被問的5個問題

最近好多朋友在裝潢時都會問到窗台要怎麼處理,畢竟窗台是家裡採光的重要位置,處理不好後續會很麻煩。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師傅最常被問到的5個問題,這些都是實際裝潢時一定會遇到的狀況喔!

首先最常被問的就是「窗台材質怎麼選?」。其實現在主流有幾種選擇,像是大理石、人造石、磁磚或是木作包覆,每種材質的價格和特性都不一樣。大理石看起來最高級但價格也最貴,而且冬天會比較冰;人造石CP值高又好保養;磁磚則是最經濟實惠的選擇。建議大家可以根據預算和風格來決定。

第二個常見問題是「窗台要做多寬才夠用?」。這個真的要看個人需求,有些人喜歡在窗台放盆栽或小物,就會需要比較寬的空間。一般來說,30-45公分是比較常見的尺寸,但如果你想要當成小座位來使用,可能就要做到50公分以上才舒服。記得要考慮到窗戶開啟的方式,不要做太寬影響開窗喔!

以下是幾種常見窗台處理方式的比較:

處理方式 優點 缺點 適合風格
大理石 質感高級、耐用 價格高、冬天冰冷 現代風、奢華風
人造石 價格適中、好保養 花色選擇較少 北歐風、簡約風
磁磚 經濟實惠、花色多 接縫處易卡髒 鄉村風、工業風
木作包覆 溫暖自然、可訂製 怕潮濕、需定期保養 日式風、無印風

第三個問題是「窗台要不要做收納?」。這個真的很看個人習慣,有些人會希望窗台下方做抽屜或櫃子來增加收納空間。但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做收納,防水一定要做好,尤其是靠外側的窗台,下雨天可能會有點滲水的問題。另外也要考慮到開窗的順手度,不要讓收納空間影響到日常使用。

第四個常被問到的是「窗台邊角怎麼處理才安全?」。特別是家裡有小朋友或長輩的話,銳利的邊角真的蠻危險的。現在很多師傅會建議做圓角處理,或是加裝防撞條。如果是用石材的話,也可以在工廠就先做好導角處理,這樣整體看起來會更美觀又安全。

最後一個熱門問題是「窗台防水要怎麼做?」。這個真的超級重要,尤其是外推式窗台或老房子的窗台,防水沒做好後續會很麻煩。一般來說會先在水泥基座做好防水層,再鋪上防水膠,最後才是表面材質。如果是比較潮濕的區域,建議可以多加一層防水漆,這樣才能確保萬無一失。記得施工時要特別注意窗框周圍的接縫處,這裡是最容易漏水的地方。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