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字部首原來是這個! | 育的部首怎麼寫?一次看懂 | 育字拆解:部首藏在這

2025-07-03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育部首」這個有趣的漢字結構,相信很多人在查字典或學寫字時都會遇到。育字的部首是「⺼」(肉字旁),這個部首在漢字中其實很常見,跟身體部位或生理狀態有關的字經常會用到它。像是「肺」、「胃」、「腸」這些字都是⺼部的成員,而「育」字本身雖然現在跟生育、教育有關,但最初也是從「養育」這個與身體相關的概念發展而來的。

說到育字的結構,我們可以來看看它的組成:

部件 說明
⺼(肉字旁) 表示與身體相關
月(右邊部件) 其實是「⺼」的變形

有趣的是,很多台灣人在寫「育」字時,常常會把右邊寫得像「月」字,這其實是個美麗的誤會。根據教育部的《異體字字典》,「育」字右邊原本就是「⺼」的變形,只是後來書寫習慣讓它看起來像「月」字了。這種演變過程在漢字中很常見,也讓我們的文字更有故事性。

查字典的時候,如果你要找「育」字,記得它是歸在「⺼」部。不過現代字典為了方便查詢,通常也會讓這個字出現在「月」部。全字庫CNS11643系統中,「育」字的編碼是「4B5C」,這個編碼在電腦輸入時偶爾會用到。說到輸入法,用注音打「ㄩˋ」就能找到「育」字,但如果你是用倉頡輸入法,就要拆成「月卜戈」(BYI)來打。

在台灣的教育現場,老師教小朋友寫「育」字時,都會特別強調它的部首和筆順。正確的筆順是:先寫左邊的「⺼」,再寫右邊的部件,最後才補上那一點。這個筆順不只影響寫字的美觀,也關係到字典查詢的正確性。現在很多線上字典,像是教育部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都能用部首檢索功能找到「育」字,對學習中文真的幫助很大。

說到「育」字的用法,在台灣日常生活中真的很常見。從「教育」、「體育」到「養育」,這個字承載了很多重要的概念。特別是在少子化的現在,「生育率」這個詞更是經常出現在新聞裡。有趣的是,有些家長給小孩取名時也會用到「育」字,希望能包含培育、養育的美好寓意。

育部首

育部首怎麼查?教你快速找到漢字部首的小技巧,這個問題困擾過不少剛學中文的朋友吧!其實查部首沒那麼難,只要掌握幾個簡單方法,就能輕鬆搞定。今天就用台灣人最熟悉的日常用語,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撇步,讓你查部首像喝水一樣簡單。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首先最直覺的方法就是「看字形」,很多字的部首其實就藏在左邊或上面。比如「林」字的部首是「木」、「想」字的部首是「心」。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部首位置給大家參考:

部首位置 範例字 部首
左邊
上面
下面
外面

遇到不確定的字時,可以試試「部首檢字法」。現在手機都很方便,打開字典APP直接輸入整字,系統就會告訴你部首是什麼。像「教育部字典」APP就很好用,查「育」字會顯示部首是「肉」(⺼),雖然看起來不太像,但這就是傳統部首分類的方式。

另外有個小秘訣是記住「常用部首表」。像是「扌」、「氵」、「艹」這些出現頻率超高的部首,記住後查字速度會快很多。建議可以把下面這些常見部首貼在筆記本上:

常用部首 名稱 範例字
三點水
草字頭
提手旁
言字旁

最後要提醒大家,有些字的部首真的不太直觀。像「鹿」的部首是「鹿」本身,「飛」的部首是「飛」。這種時候別太糾結,直接查字典最快啦!平時多練習、多看字典,慢慢就會培養出對部首的敏感度囉。

為什麼育字的部首是月?原來跟身體有關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育」這個字的部首是「月」呢?其實這個「月」不是指天上的月亮,而是跟我們的身體有關喔!在古漢字中,「月」字旁常常是「肉」字的變形,代表跟身體部位或生理現象相關。所以「育」字從「月」,其實是在說跟人體生育、養育有關的事情。

說到這裡,我們來看幾個常見帶「月」字旁的字,你會發現它們都跟身體有關:

漢字 讀音 與身體的關聯
生育、養育
wèi 消化器官
gān 內臟器官
fèi 呼吸器官

古人造字真的很有意思,「育」字下面的「月」表示身體,上面的部分則是「倒子」,象徵嬰兒出生的樣子。整個字合起來就是母親生育小孩的意象,完全呼應了養育、教育的本義。這種造字方式在漢字中很常見,像是「胞」字也是「月」字旁,表示跟胎兒有關。

其實不只「育」字,很多我們現在用的字,部首看起來是「月」,但原本都是「肉」字的變形。像是「胖」、「肥」這些字,也都是因為跟身體狀態有關才用這個部首。下次看到「月」字旁的字,不妨多留意一下,說不定又能發現新的有趣關聯呢!

育部首

今天我們來聊聊「育字部首演變史: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這個有趣的主題。你知道嗎?「育」這個字從古至今變化超級大,就像看著一個小朋友長大成人一樣,每個時期的樣貌都很有特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充滿生命力的字是怎麼演變的吧!

在甲骨文時期,「育」字的造型超生動,就像一個媽媽抱著小孩在餵奶的樣子。那時候的字體線條比較粗獷,但意思表達得很清楚。到了金文時期,線條開始變得圓潤一些,但還是保留著母親哺育幼兒的意象。這種象形特徵在早期文字中真的很常見,古人把日常生活直接畫成文字,超有創意的啦!

時期 字形特徵 社會意義
甲骨文 象形明顯,母抱子哺乳 反映早期生育崇拜
金文 線條圓潤,結構穩定 青銅器銘文記載宗族傳承
小篆 筆畫規整,象形特徵弱化 秦朝統一文字的產物
隸書 橫平豎直,徹底符號化 適應竹簡書寫需求
楷書 筆畫分明,現代字形奠定 印刷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到了小篆時期,秦始皇統一文字後,「育」字開始變得規整起來。雖然還看得出母親和小孩的結構,但已經沒那麼像圖畫了。這個變化其實反映了當時社會需要更有效率地記錄資訊,太像圖畫的字寫起來實在很費工。隸書時期的「育」字變化更大,把原本彎曲的線條都拉直了,寫起來快多了,但也讓字的象形意味越來越淡。

現代我們看到的楷書「育」字,下面的「月」字旁其實是從「肉」字演變來的,跟身體有關。這個部首在演變過程中慢慢定型,成為現在我們熟悉的樣子。每次寫這個字的時候,有沒有覺得它背後的故事很溫暖呢?從一個具體的育兒場景,慢慢變成現在這樣抽象的符號,但那份養育的意義從來沒變過喔!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