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文案這樣寫才吸睛 | 新手必學!辦公室文案5技巧 | 讓老闆點頭的文案秘訣

2025-07-19

在辦公室裡寫文案真的是一門學問,特別是當你要把專業內容轉化成大家都看得懂的語言時。辦公室文案最怕的就是寫得太生硬,讓同事或客戶看了想睡覺。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讓辦公室文案變得更生動的小技巧,這些都是我在職場打滾多年累積的實戰經驗。

首先,寫辦公室文案要記得「說人話」。很多時候我們會不自覺用太多專業術語,但其實簡單直白的表達反而更容易被接受。比如說「請於期限內提交相關文件」就可以改成「別忘了在XX日前把資料交給我喔」,這樣是不是親切多了?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辦公室文案類型該注意的重點:

文案類型 常見問題 改善建議
內部公告 語氣太官方 加入「大家」、「我們」等詞彙
客戶郵件 內容太冗長 重點放前面,用項目符號整理
會議記錄 細節太多 只記錄決議事項和待辦工作
專案報告 數據太枯燥 搭配圖表說明關鍵數字

再來就是要懂得看場合調整語氣。同樣是催繳文件的文案,給主管看的和給同事看的寫法就可以不一樣。給主管的可能要正式一點,但如果是團隊內部溝通,用輕鬆一點的語氣反而更能達到效果。我發現很多人在寫辦公室文案時會忘記考慮「讀者是誰」這個重要因素,結果寫出來的東西不是太嚴肅就是太隨便。

另外,辦公室文案最怕的就是寫完就丟著不管。其實好的文案是需要反覆修改的,特別是重要文件,建議寫完先放個十分鐘再回來看,常常會發現可以改得更順的地方。如果是給客戶看的內容,最好先請同事幫忙檢查一下,因為自己寫的東西很容易陷入盲點,看不出哪裡有問題。

辦公室文案

上班族必看!如何寫出老闆愛的會議紀錄?

開會是上班族的日常,但你知道嗎?一份好的會議紀錄能讓老闆對你刮目相看!很多同事以為隨便寫寫就好,結果下次開會時老闆問「上次決議的事項呢?」全場鴉雀無聲。其實寫會議紀錄有訣竅,掌握幾個重點就能讓你的紀錄既專業又實用。

首先,會議紀錄不是逐字稿!重點是要抓住「行動項目」和「決議事項」。建議用表格整理最清楚,像這樣: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討論主題 決議內容 負責人 完成期限 備註
新產品上市 行銷部提3個方案 王經理 2025/7/25 需包含預算
客服系統升級 資訊部評估2家廠商 李主任 2025/7/30 比較報價

記得在會議結束後24小時內發出紀錄,時效性很重要。內容要精簡,但五大要素不能少:會議時間地點、出席人員、討論主題、決議事項、下次會議時間。老闆最在意的是「誰要在什麼時候完成什麼事」,這部分一定要寫清楚。

另外有個小技巧,可以用不同顏色標示重要程度。比如紅色字體標註老闆特別交代的事項,藍色字體標示跨部門協作內容。這樣一目了然,老闆看紀錄時會覺得你很用心。最後別忘了在郵件主旨寫清楚會議名稱和日期,例如「0721產品開發會議紀錄」,方便日後搜尋。

新人報到第一天該準備哪些文案資料?這些東西沒帶就尷尬啦!

剛到新公司報到,那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覺大家都懂吧!特別是第一天要準備的資料如果沒帶齊,真的會超級尷尬。我剛畢業時就曾經忘記帶畢業證書正本,結果人資姊姊那個眼神我到現在都記得…所以特別整理這份清單,幫各位新鮮人避開雷區。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身份證明文件,現在很多公司都要求用自然人憑證報到,但傳統證件還是要準備齊全。建議可以用一個透明文件夾把這些東西分類放好,才不會手忙腳亂翻找半天。以下是必備文件清單:

文件類型 具體內容 備註
身份證明 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通常需要2份
健保卡影本 記得要清晰可辨識
學歷證明 畢業證書正本+影本 正本驗完會還你
專業證照影本 有相關證照都要帶
財務資料 存摺封面影本 確認薪轉帳戶用
印章 有些公司還會要求印鑑卡
其他 體檢報告 依公司規定
1吋/2吋照片 多帶幾張準沒錯

再來就是很多人會忽略的「數位檔案」也要事先準備好。現在很多公司都改用線上系統填資料,建議先把這些檔案存在隨身碟或雲端:身分證掃描檔、畢業證書電子檔、專業證照掃描檔、個人作品集(如果是設計或文案相關工作)。我朋友就遇過公司電腦不能插隨身碟,結果臨時要找wifi傳檔超狼狼狽。

最後提醒幾個小細節:記得帶筆和筆記本,第一天通常會有很多注意事項要記錄;準備一個正式的電子郵件地址,別再用學生時代的奇怪暱稱了;手機充飽電,可能要用來收驗證碼或填寫資料。這些雖然不是文案資料,但絕對能讓你的報到過程更順利!

辦公室文案

為什麼你的企劃書總是被退件?3個常見錯誤

每次滿懷期待交出去的企劃書,結果都被打槍退回,是不是很崩潰?其實很多時候不是你的點子不好,而是犯了這些台灣職場上常見的錯誤。今天就來聊聊那些讓主管一看就皺眉的地雷,幫你把企劃書從「退貨區」救回來!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目標模糊不清,很多人在寫企劃時會犯「講很多但不知道要幹嘛」的毛病。比如寫「提升品牌知名度」這種空泛的目標,主管根本看不懂你到底想怎麼做。建議要用SMART原則來設定具體目標,像是「在三個月內讓IG粉絲數成長30%」這種明確可量化的指標。

第二個致命傷是預算分配不合理,台灣很多小編會把錢亂撒,最後變成「錢花完了但效果沒看到」。來看看這個常見的預算分配對比表:

錯誤做法 建議做法
把所有預算都砸在FB廣告 按階段分配:前期測試30%、中期投放50%、後期優化20%
沒有留緊急預備金 至少保留總預算10%作為彈性運用
人力成本佔比過低 專業人力應佔總預算30-40%

最後就是執行時程太樂觀,台灣人最愛寫「一週完成市場調查」這種根本做不到的時間表。你要考慮到台灣的辦公文化,包括廠商回覆慢、跨部門溝通時間長等現實因素。與其寫得漂亮但做不到,不如老實列出緩衝時間,反而會讓主管覺得你很懂實際操作。

還有一個隱形殺手是用太多專業術語,台灣職場其實更喜歡白話易懂的溝通方式。與其寫「透過KOL進行UGC內容產製」,不如直接說「找網紅合作拍開箱影片」來得清楚明白。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