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來了!15縣市大雨特報 下班快回家 | 快訊/大雷雨開轟 這幾縣市要小心 | 雨區擴大!16縣市大雨下到深夜

2025-07-03

雨來了!這幾天台灣的天氣就像在洗三溫暖,前一刻還熱到快融化,轉眼間就聽到窗外滴滴答答的雨聲。這種時候最讓人糾結的就是衣服到底該不該收,明明早上還曬得發燙的陽台地板,現在已經被雨水打得濕漉漉的。

說到下雨天的應對方式,每個台灣人都有自己的小撇步。像我家樓下的早餐店老闆娘就說,她現在都會多準備幾把愛心傘借給客人,因為常常有人出門看天氣好就懶得帶傘,結果被淋成落湯雞。我自己則是習慣在手機裝即時天氣APP,看到雷達回波圖開始變紅就趕緊把晾在外面的衣服收進來。

雨天必備物品 用途 備註
折疊傘 臨時躲雨用 建議選抗風型
防水鞋套 保護鞋子 上班族必備
小型除濕機 房間除濕 預防衣物發霉
快乾毛巾 擦乾身體 放辦公室備用

最近這波梅雨鋒面真的很頑強,氣象局已經連續好幾天發布大雨特報。特別是山區要特別小心,前陣子才看到新聞說陽明山那邊有落石坍方,開車經過真的要放慢速度。我家附近的菜市場阿嬤們現在聊天都在抱怨,說青菜價格又漲了,因為連續大雨讓中南部產地的葉菜類都泡爛了,看來最近得多吃根莖類蔬菜才行。

下雨天最麻煩的就是交通問題,昨天才看到朋友在群組抱怨,說他騎機車穿雨衣結果褲管還是全濕,到公司冷氣一吹整天都在打噴嚏。我自己是覺得,與其穿那種便宜的輕便雨衣,不如投資一件好一點的防水外套,至少能撐個幾年比較划算。不過說真的,這種濕答答的天氣最適合待在家裡煮火鍋,聽著雨聲吃熱呼呼的食物特別有幸福感。

雨來了

雨來了!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 這幾縣市今晚要特別小心!中央氣象署剛剛發布最新警報,受到西南風增強影響,台灣西半部地區今晚開始將迎來明顯降雨,尤其這幾個縣市的朋友要特別注意,下班下課時間可能會有瞬間強降雨,記得隨身帶傘啊!

這次大雨特報主要影響區域集中在桃園以南到屏東一帶,氣象署特別提醒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和屏東的鄉親,今晚到明天清晨雨勢會最明顯。根據雷達回波圖顯示,這些地區可能出現時雨量超過50毫米的短延時強降雨,低窪地區要小心積水問題,騎機車的朋友也要放慢車速。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影響縣市 預估累積雨量 特別注意時段
台中市 80-150毫米 18:00-23:00
彰化縣 100-180毫米 19:00-24:00
雲林縣 120-200毫米 20:00-02:00
台南市 90-160毫米 21:00-03:00

住在山區的朋友更要提高警覺,這波雨勢可能持續到明天上午,土壤含水量已經偏高,容易有坍方落石風險。氣象達人王老師在臉書上分享,這幾天西南風帶來的水氣特別豐沛,午後熱對流發展旺盛,加上地形抬升效應,中南部平地的雨勢會比預期來得大,建議大家下班後盡量早點回家。

開車族要注意了,國道1號台中到台南路段、國道3號南投到屏東路段,晚間能見度可能受影響,高速公路局已經準備啟動應變措施。氣象署也觀察到,這波降雨可能伴隨雷擊和強陣風,陽台有擺放物品的記得先收好,避免被風吹落造成危險。

最近台灣的天氣真的讓人措手不及,明明早上還出大太陽,下午就突然下起傾盆大雨,讓不少通勤族都淋成落湯雞。為何這波雨勢來得又急又猛?氣象專家解析背後原因,原來是受到西南氣流和午後熱對流的雙重影響,才會出現這種「瞬間變臉」的天氣型態。這種情況在夏季特別常見,尤其是台灣中南部地區,常常上午還能看到藍天白雲,到了下午就風雲變色。

根據氣象局的觀測資料,這幾天的大雨主要來自兩個系統的交互作用。首先是從南海北上的西南氣流帶來豐沛水氣,再加上地面高溫讓空氣中的不穩定能量累積,當熱對流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像打開水龍頭一樣瞬間降下大雨。這種降雨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但短時間內的雨量卻相當驚人,有時候一小時內就能下到50毫米以上,比颱風天的雨勢還要猛烈。

降雨類型 持續時間 雨量強度 影響範圍
午後雷陣雨 1-3小時 每小時30-60mm 局部地區
西南氣流降雨 6-12小時 每小時20-40mm 較廣區域
颱風降雨 12-24小時 每小時15-30mm 全台性

專家特別提醒,這種突如其來的強降雨最容易造成都會區的積水問題,因為短時間內大量雨水來不及宣洩,加上都市的柏油路面和水泥建築讓雨水無法快速滲入地下。另外也要注意雷擊和強陣風的危險,尤其是在空曠地區或山區活動的民眾更要提高警覺。根據過往經驗,這種天氣型態通常會持續到8月底,所以接下來出門最好還是隨身帶把摺疊傘比較保險。

說到這波降雨的特別之處,氣象達人指出今年因為太平洋高壓位置偏北,導致西南風比往年更強勁,水氣輸送量也更大。這解釋了為什麼最近幾天的雨勢特別猛烈,甚至在某些山區已經出現單日累積雨量超過200毫米的驚人紀錄。雖然這種降雨對水庫蓄水很有幫助,但對於農作物和交通運輸來說卻是個大麻煩,像是葉菜類價格就因為連續大雨影響收成而悄悄上漲。

雨來了

雨來了怎麼應對?教你3招避免愛車泡水的小技巧

最近台灣午後雷陣雨越來越頻繁,尤其颱風季節來臨時,路上積水根本是家常便飯。每次看到新聞報導又有車輛泡水,真的會讓人捏把冷汗啊!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老司機都在用的實用技巧,讓你的愛車遠離泡水危機。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停車位置要慎選,很多人貪圖方便隨便停在路邊,結果一場大雨就GG了。建議可以參考下面這個表格,列出不同情況的最佳停車選擇:

停車環境 推薦程度 原因說明
地下停車場 ★★★★★ 完全避開雨水,最安全選擇
高架橋下 ★★★★☆ 能遮雨但要注意排水狀況
路面較高處 ★★★☆☆ 避開低窪但還是可能淋雨
一般路邊停車格 ★★☆☆☆ 風險最高,容易積水

再來就是要養成檢查排水孔的習慣,特別是老車更要留意。很多時候不是雨太大,而是樹葉或垃圾堵住排水孔,導致雨水倒灌進車內。平常洗車時順手清一清引擎蓋周圍和天窗的排水孔,這個小動作真的能避免大麻煩。

最後一招是準備緊急防水工具,像我在車上都會放幾個大型垃圾袋和防水膠帶。萬一遇到突如其來的大雨或必須停在危險區域時,可以快速用垃圾袋把排氣管包起來,再用膠帶固定,這樣至少能撐過短時間的積水。雖然不是百分百保險,但總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好。

另外提醒大家,如果真的遇到積水路段,千萬別硬闖啊!很多車主都是覺得「應該沒問題」結果就悲劇了。寧可繞點遠路或多等一會兒,也比花大錢修引擎來得划算。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