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湯功效大公開!中醫師教你怎麼喝 | 感冒必備!麻黃湯居家自療法 | 麻黃湯vs.西藥,哪個更有效?

2025-07-12

最近天氣變化大,身邊好多朋友都中招感冒了,這時候就讓人想起老祖宗的智慧——麻黃湯。這個流傳千年的中醫方劑,對於風寒感冒特別有效,尤其是那種怕冷、發熱卻不出汗的症狀,簡直就是救星來著。

麻黃湯的主要成分其實很簡單,但搭配起來效果驚人。來看看這個經典配方的組成:

藥材名稱 用量(錢) 主要功效
麻黃 3 發汗解表
桂枝 2 溫通經脈
杏仁 4 止咳平喘
甘草 1 調和諸藥

記得小時候感冒,阿嬤總會煮這個湯給我喝。那時候覺得味道苦苦的,但喝完真的會出一身汗,整個人就舒服多了。現在想起來,這種傳統的療法其實很有道理,因為麻黃湯就是通過發汗來驅散體表的寒邪,讓身體恢復正常機能。

不過要提醒大家,麻黃湯雖然好用,但不是所有感冒都適合。像是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就要特別小心,因為麻黃會讓心跳加快。還有就是如果已經開始流汗了,或是喉嚨痛、痰黃的那種熱性感冒,就不適合用這個方子。中醫講究辨證論治,用錯藥反而會加重病情。

現在很多中藥房都有現成的麻黃湯科學中藥粉,方便現代人使用。但個人覺得,如果是自己抓藥來煎煮,效果會更好。煎煮的時候要注意,麻黃要先煮去沫,這樣才不會太刺激胃。而且這個湯要趁熱喝,喝完最好蓋被子發發汗,但記得汗出就要擦乾,避免再次受涼。

麻黃湯


麻黃湯是什麼?中醫師教你認識這款經典感冒方。這款流傳千年的中藥方劑,可以說是台灣人感冒時最常聽到的處方之一,尤其適合那種突然發冷、全身痠痛、鼻塞到呼吸困難的症狀。老一輩常說「感冒初期喝麻黃湯最有效」,但你知道它的組成和適用時機嗎?今天就讓我們用最生活化的方式來聊聊這個中醫經典方。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麻黃湯主要由四味藥材組成,每種都有它獨特的功效。麻黃能發汗解表,桂枝可以溫通經脈,杏仁幫助止咳平喘,甘草則是調和諸藥的甘草。這四味藥搭配起來,就像一支分工明確的團隊,專門對付風寒感冒初期的各種不適。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款方劑性質偏溫,如果是喉嚨痛、發熱重的風熱感冒就不太適合了。

主要成分 功效 注意事項
麻黃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高血壓患者慎用
桂枝 溫通經脈,助陽化氣 容易上火者減量
杏仁 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孕婦使用需謹慎
甘草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長期大量使用可能水腫

在台灣的藥房或中醫診所,麻黃湯通常會被做成科學中藥的粉劑,方便民眾沖泡服用。有些長輩會自己到中藥行抓藥材回家煎煮,但建議還是要先給中醫師把脈確認體質是否適合。記得我阿嬤以前感冒時,總會煮一鍋熱騰騰的麻黃湯,那個味道雖然有點苦,但喝下去全身馬上暖起來,鼻塞也通了大半。不過現在中醫師都會提醒,如果服用後症狀沒有改善,或是出現心悸、失眠等副作用,就要立即停藥並回診。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身邊好多朋友都感冒了,大家最常問的就是「什麼時候該喝麻黃湯?這些感冒症狀最適合」。其實麻黃湯是中醫治療風寒感冒的經典方劑,但可不是所有感冒都適合喝喔!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哪些情況喝麻黃湯最對症。

麻黃湯主要針對的是「風寒表實證」,簡單來說就是那種突然發冷、全身痠痛、鼻塞流清鼻涕的感冒。這種時候身體的毛孔是緊閉的,熱氣散不出去,所以會覺得特別怕冷但體溫又偏高。麻黃湯裡的麻黃能發汗解表,桂枝可以溫通經脈,搭配杏仁和甘草,整個方子就是專門對付這種「寒包火」的感冒。

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已經開始喉嚨痛、咳黃痰,或是明明很怕冷卻不太流汗,這時候反而不能亂喝麻黃湯。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同樣是感冒,體質不同、症狀不同,用的方子也差很多。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了幾種常見感冒類型的區別:


症狀特徵 適合方劑 不適合情況
怕冷明顯無汗 麻黃湯 已經發高燒或喉嚨腫痛
發熱重怕冷輕 銀翹散 脾胃虛弱容易拉肚子
頭重身體倦怠 藿香正氣散 口乾舌燥小便量少

最近診所遇到不少病人自己買麻黃湯來喝,結果越喝越不舒服。有位年輕上班族明明已經喉嚨痛三天了,還堅持喝麻黃湯想發汗,結果反而更嚴重。後來醫師問診才知道,他其實是風熱感冒,該用的是桑菊飲這類清熱的方子才對。所以真的不要自己亂判斷,中藥講究的是對症下藥,同樣是流鼻水,清鼻涕和黃濃鼻涕用的藥就差很多。

現在很多人習慣一感冒就吃西藥壓症狀,但中醫治療感冒其實是幫身體把病邪趕出去。像麻黃湯這種發汗解表的方子,就是要讓身體微微出汗,把寒氣帶出來。用的時機很重要,最好在感冒初期症狀剛出現時就喝,如果已經拖了兩三天才喝,效果可能就沒那麼好了。而且服藥後要記得避風保暖,喝點熱粥幫助藥效發揮,這些小細節都會影響治療效果喔!

麻黃湯

最近天氣變化大,感冒咳嗽的人變多了,不少朋友在問「麻黃湯怎麼煮?老中醫分享正確煎煮步驟」。這帖就來跟大家分享傳統中醫的煎煮方法,讓你在家也能正確熬出藥效。麻黃湯是《傷寒論》裡的經典方劑,主要用來治療風寒感冒,但煮法可是有講究的,不是隨便丟進鍋裡煮就好喔!

首先準備藥材很重要,麻黃湯的基本組成有這幾味:

藥材名稱 用量(錢) 備註
麻黃 3 要先煮去沫
桂枝 2 記得不要去皮
杏仁 3 要搗碎比較容易出藥效
甘草 1 炙過的比較好

煮的時候要注意幾個重點:麻黃一定要先單獨煮,水滾後看到浮沫要撈乾淨,這個步驟很重要,老中醫說沒去沫喝了容易心慌。去完沫後再把其他藥材加進去,水量要淹過藥材兩指節高,大火煮滾後轉小火慢慢熬。特別提醒大家,杏仁記得要搗碎,這樣藥性才容易出來,但也不要打成粉,會影響口感。

煮的時間控制也很關鍵,通常第一次煎煮20-25分鐘就夠了,把藥汁倒出來後,可以再加適量水煮第二次,兩次的藥汁混合後分兩到三次溫服。很多年輕人會問能不能用電鍋煮,其實傳統砂鍋最好,因為受熱均勻,但真的沒有的話,不鏽鋼鍋也可以,就是火候要控制好,千萬別用鐵鍋或鋁鍋,會影響藥效。另外要特別注意,麻黃湯發汗力強,喝完要避風寒,老人家跟小朋友用量要減半比較安全。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