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魚其實是淡水魚?真相大公開 | 台灣人常誤會!黑魚不是海魚 | 黑魚小知識:牠們住在哪裡?

2025-09-20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黑鱼 是 海鱼 吗」這個問題,其實黑魚在台灣我們常叫牠「烏鰡」或「烏溜」,是淡水魚啦!這種魚肉質超Q彈,煮湯、清蒸都超適合,台灣很多釣魚場或養殖池都看得到牠們的身影。不過也因為牠們生命力超強,在美國還被當成入侵物種,搞得當地政府很頭痛咧~

說到黑魚的生活環境,這邊幫大家整理個小表格,一看就懂:

特徵 黑魚(烏鰡) 一般海魚
棲息地 淡水池塘、河流 鹹水海域
耐鹽度 完全不耐鹽 適應高鹽度
呼吸方式 能用鰓上器呼吸空氣 完全靠鰓呼吸
常見料理方式 三杯、煮湯 煎烤、生魚片

黑魚最特別的就是牠那身滑溜溜的黏液,很多媽媽在處理的時候都會覺得很困擾。其實只要先用鹽巴搓洗,再用熱水沖一下,黏液就會掉得差不多啦!記得處理的時候要戴手套,不然真的會滑到抓不住。這種黏液雖然麻煩,但其實是黑魚在淡水環境中的保護層,可以防止寄生蟲附著呢。

在台灣的傳統市場,黑魚算是滿常見的魚種,價格也不會太貴。牠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蛋白質和膠質,特別適合術後要補身體的人。不過要注意的是,黑魚屬於比較「發」的食物,如果有傷口正在癒合或是皮膚過敏的人,最好先問過中醫師再吃喔。

美國人不敢吃黑魚這件事真的很有趣,主要是因為牠們長相有點兇猛,加上適應力太強會破壞當地生態。但對我們台灣人來說,這種魚根本是餐桌上的美味啊!下次在市場看到新鮮的黑魚,不妨買回家試試看,保證會愛上牠鮮美的口感~

黑鱼 是 海鱼 吗

最近好多釣魚社團都在討論黑魚,到底黑魚是淡水魚還是海水魚?一次搞懂牠的生活環境,其實黑魚這個稱呼在台灣常常讓人搞混,因為不同地區對這種魚的稱呼都不太一樣。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黑魚的生態習性,讓喜歡釣魚或是想養魚的朋友都能更了解牠們。


黑魚其實是淡水魚喔!在台灣最常見的就是烏鱧,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雷魚”或”生魚”。這種魚超厲害的,就算在水質比較差的環境也能生存,所以台灣各地的池塘、水庫、河流都能看到牠們的蹤跡。特別是在中南部的水田或灌溉渠道裡,常常可以發現黑魚躲在雜草叢中等待獵物。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不過要注意的是,雖然黑魚主要生活在淡水環境,但其實牠們對鹽度的適應力也很強。有研究發現,黑魚在鹽度15‰以下的半鹹水環境也能活得很好,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誤以為牠們是海水魚的原因啦!

黑魚基本資料 說明
學名 烏鱧 (Channa argus)
棲息環境 淡水為主,可適應半鹹水
分佈區域 台灣全島低海拔水域
耐鹽度 最高可達15‰
特殊能力 能用鰓上器官直接呼吸空氣

黑魚最特別的就是牠們的生存能力,除了能適應不同鹽度的水質外,還可以直接呼吸空氣。這是因為牠們有發達的鰓上器官,就算水中缺氧也能把頭伸出水面呼吸。這種特性讓黑魚在旱季時,就算水域快要乾涸了,也能躲在泥巴裡存活好幾個月,等到雨季來臨再重新活躍起來。

在台灣,黑魚算是相當普遍的本土魚種,特別是在鄉下的灌溉渠道或野塘裡都很容易發現。牠們是肉食性的,主要以小魚、蝦子、青蛙為食,有時候連小型水鳥的幼鳥都不放過。因為食量大又兇猛,養殖時要特別注意不能和其他小型魚類混養,不然很可能會被牠們吃光光喔!

最近去菜市場買魚,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為什麼市場賣的黑魚都是淡水養殖的?海裡真的抓不到嗎?其實這背後有幾個很實際的原因,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現象。

首先要知道,台灣人愛吃的黑魚(烏鱧)本來就是淡水魚種,雖然有些種類可以適應半鹹水環境,但真正生活在海裡的其實是另一種叫「海鱺」的魚。市面上常見的養殖黑魚大多是「烏鱧」這個品種,牠們本來就習慣生活在淡水環境,養殖場當然就直接用淡水來養啦!

再來就是經濟效益的問題,淡水養殖比海水養殖方便太多了。你看看這個比較表就懂了:


養殖方式 成本 管理難度 產量
淡水養殖 較低 較簡單 穩定
海水養殖 較高 較複雜 波動大

淡水養殖不用擔心鹽度變化,也不用特別處理海水帶來的腐蝕問題,對養殖戶來說真的省事很多。而且淡水池塘隨處可建,不像海水養殖要靠近海邊,光是土地成本就差很多。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點是,野生黑魚本來就不多,就算海裡有類似品種,數量也很少。現在市場需求這麼大,光靠捕撈根本供應不過來。養殖的黑魚從魚苗開始就被人為控制環境,長得快又肥美,價格還比野生捕撈的便宜,當然成為市場主流啦!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台灣的養殖技術真的很厲害,像屏東一帶的養殖場,把黑魚養得又大又肥,肉質還特別Q彈。這些年養殖技術進步,連帶讓黑魚的價格越來越親民,變成家家戶戶都吃得起的平民美食。

黑鱼 是 海鱼 吗

台灣哪裡可以釣到野生黑魚?原來這些淡水流域都有牠的蹤跡!黑魚在台灣其實分佈蠻廣的,只是要找到牠們的棲息地需要一點小技巧。這種魚喜歡躲在有遮蔽物的地方,像是水草叢生或是樹枝倒木多的水域,而且對水質要求不高,算是蠻好養的魚種,所以在不少淡水流域都能發現牠們的蹤影。

說到具體的釣點,北部的朋友可以去新店溪中下游一帶,特別是靠近安坑那邊的支流,經常會有釣友在那邊釣到不小的黑魚。桃園的石門水庫周邊的灌溉渠道也是不錯的選擇,水比較淺的地方反而更容易遇到。中部的話,濁水溪流域的支流像是名間鄉附近的水域,還有烏溪的一些緩流區都蠻常看到黑魚出沒的。

南部釣友可以去曾文溪下游的支流碰碰運氣,特別是靠近麻豆、官田一帶的灌溉溝渠,水不會太深,黑魚很愛躲在這些地方。東部雖然比較少人提到,但是花蓮的壽豐溪和台東的卑南溪其實也有黑魚的蹤跡,只是數量可能沒有西部那麼多。

這邊整理幾個熱門釣點給大家參考:

地區 推薦釣點 最佳季節
北部 新店溪中下游、安坑支流 4-10月
桃園 石門水庫灌溉渠道 全年皆可
中部 濁水溪支流、烏溪緩流區 5-11月
南部 曾文溪下游溝渠 3-12月
東部 壽豐溪、卑南溪 6-9月

釣黑魚的時間點也很重要,清晨和黃昏是牠們最活躍的時候,這時候去釣成功率會高很多。餌料方面可以用活的小魚或是青蛙,黑魚對會動的餌特別有興趣。記得要準備強度夠的釣具,因為黑魚的爆發力很強,中魚的時候拉力十足,一不小心就可能讓牠逃脫。另外提醒大家,有些地方是保護區或是私人魚塭,釣之前最好先確認一下,免得觸法就不好啦。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