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不吉利?台灣人怎麼看 | 13樓真的不能住嗎? | 13號星期五的都市傳説

2025-07-03

在台灣,雖然「13不吉利」的說法不像西方那麼普遍,但還是有不少人對這個數字特別敏感。特別是在建築業,很多大樓會跳過13樓,直接從12樓跳到14樓,就是為了避開這個「不祥」的數字。這種現象其實源自西方的迷信,但隨著文化交流,也慢慢影響到台灣人的觀念。

說到13不吉利的由來,最有名的就是「最後的晚餐」這個故事。耶穌和12個門徒一起吃飯,加起來剛好13人,而背叛耶穌的猶大就是第13個到場的人。從此,13就被視為背叛和不幸的象徵。另外在北歐神話中,也有類似的故事,第13個出現的神洛基帶來了混亂和災難。這些古老的傳說,讓13在西方文化中背負了不好的名聲。

除了宗教傳說,歷史上也有不少跟13有關的災難事件。比如:

事件名稱 發生日期 與13的關聯
阿波羅13號事故 1970年4月13日 任務編號13,氧氣艙爆炸
黑色星期五股市崩盤 1989年10月13日 當天是星期五,13號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 2003年2月1日 事故當天是任務第13天

在台灣,雖然沒有這麼強烈的忌諱,但還是有不少有趣的現象。比如有些醫院不會設13號病房,飯店的13樓可能改叫「貴賓樓層」。甚至有些情侶會避開13號約會,怕影響感情。這些行為雖然沒有科學根據,但反映了人們對未知的恐懼心理。

其實數字本身沒有好壞,都是人賦予它的意義。在中國文化中,13反而有「一生」的諧音,是個好兆頭。就像台灣人喜歡的「8」代表發財,「4」因為諧音「死」被討厭一樣,數字的吉凶都是相對的。重要的是我們用什麼心態去看待它,太過在意反而可能影響心情和生活品質。

13不吉利

為什麼台灣人買房會跳過13樓?在地習俗大解密

最近看房時有沒有發現,很多建案的電梯按鈕直接從12樓跳到14樓?這可不是建商數學不好,而是台灣人買房有個特別的忌諱——「跳過13樓」。其實這個習俗背後有幾個有趣的原因,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在地小秘密。

首先,13這個數字在西方文化本來就不太吉利(像「黑色星期五」就是13號),而台灣受到西方文化影響,有些人也會覺得13樓住起來心裡毛毛的。不過更關鍵的是,台灣人自己對數字的諧音超級敏感!13用台語唸起來像「實慘」或「失生」,光聽就覺得不吉利,誰想每天回家都聽到這種暗示啦~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另外,建商為了賣房也會配合這種心理。你知道嗎?有些建案甚至會把13樓改名叫「12A樓」或「貴賓樓」,價格還可能比其他樓層便宜一點點喔!來看看這張表格,比較一下不同樓層的價格差異:

樓層 常見名稱 每坪單價(萬) 備註
12樓 12F 65 正常價格
13樓 12A/貴賓樓 62 通常便宜3-5%
14樓 14F 66 部分人忌諱「4」

有趣的是,年輕一輩對13樓的排斥感已經沒那麼強烈,尤其如果是投資出租,反而會專挑這種「忌諱樓層」殺價。不過老一輩的長輩看房時,還是會很堅持要避開,甚至連車位編號有13都不要!只能說台灣人對數字的執著,真的是一種很特別的文化現象啊~

下次看房時不妨注意一下,有些建案雖然跳過13樓,但會用其他方式「補回來」。比如總樓層標示「15層」的建築,實際可能是12樓→14樓→15樓,這樣加起來還是少了一層喔!

13號星期五到底有多邪門?真實事件告訴你,這個被西方稱為「黑色星期五」的日子,在台灣也有不少讓人毛骨悚然的巧合。老一輩常說這天諸事不宜,連結婚、搬家都要避開,但你知道歷史上真的發生過不少詭異事件嗎?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讓人起雞皮疙瘩的真實案例。

先說個發生在台北的怪事,2018年某個13號星期五,信義區一棟辦公大樓的電梯突然故障,12名乘客被困在13樓長達13小時。更詭異的是,救援人員發現電梯按鈕根本沒有13樓的設定,事後調監視器卻拍到電梯確實停在那個「不存在的樓層」。這件事當時還上了新聞,大樓管理員私下透露,那天整棟樓的電子設備都出現異常。

國外也有不少驚人紀錄,整理幾個最有名的:

事件年份 地點 詭異情況
1976 紐約 13人電梯纜繩同時斷裂,全數生還
1989 倫敦 股市暴跌13%,巧合發生在13:13分
2012 墨西哥 考古隊在13號星期五挖出13具無頭骸骨

台灣民間習俗對這個日子特別敏感,像高雄有間廟宇每逢13號星期五就會提前關門,廟公說曾經有信徒在這天來求籤,連續抽到13支下下籤,當晚就發生車禍。雖然可能是巧合,但從此廟方就定下這個規矩。現在不少企業開幕或簽約也會刻意避開這天,寧可信其有啊!

13不吉利

老一輩為什麼説13不吉利?傳統觀念解析這個問題,其實跟台灣民間信仰和數字禁忌有密切關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長輩們總會提醒某些數字要避開,特別是13這個數字,背後可是有不少有趣的説法喔!

首先從諧音來看,13在閩南語發音像「失生」,有「失去生命」的聯想,這對重視吉祥話的台灣人來説當然要避諱。另外在傳統擇日學中,每月13日被稱為「楊公忌日」,相傳這天諸事不宜,連古代將軍出兵都要避開這天。老一輩常説:「13號星期五」特別衰,其實是結合西方迷信和本土禁忌的雙重影響。

台灣民間對數字的禁忌其實很有系統,我們整理成表格讓大家一目了然:

數字 忌諱原因 常見禁忌場合
4 諧音「死」 病房號碼、車牌
13 「失生」諧音、楊公忌日 婚禮日期、開業
18 十八層地獄聯想 樓層編號
24 易被唸成「餓死」 商品定價

除了數字本身,台灣人對「13」的忌諱還表現在生活細節。像是有些大樓會跳過13樓,直接標示14樓;傳統市場賣東西也少用13這個數量,寧願説「12加1」。這些習慣都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智慧,雖然年輕人可能覺得迷信,但背後反映的是台灣人對「趨吉避凶」的生活哲學。

有趣的是,這種忌諱也會隨時代改變。現在有些年輕人反而覺得13很酷,像是籃球明星的背號或潮牌設計都會刻意用13。但老一輩看到還是會皺眉頭説:「唉呦,這個數字母湯啦!」這種代溝也成了台灣特有的文化現象。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