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大公開!你知道幾個? | 龍的九個兒子到底誰是誰? | 古建築常見的龍九子解密

2025-06-29

大家常聽到「龍生九子哪九子」這句話,但你知道這九個兒子分別是誰嗎?其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的九個兒子不僅長相各異,連性格和專長也大不相同,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這些有趣的傳說!

說到龍的九子,首先要澄清一個誤會:這裡的「九」其實是虛數,代表很多的意思,就像我們常說「九牛一毛」一樣。不過隨著時間演變,民間還是整理出了最常見的九個版本。這些龍子們雖然沒有繼承老爸的龍形,但都在不同領域有著特殊的本領,而且你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牠們的身影其實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喔!

龍子名稱 特徵 常見出現場合
贔屭 形似龜,力大無窮 常負碑於廟宇、陵墓
螭吻 龍頭魚身,喜歡吞火 宮殿屋脊兩端的裝飾
蒲牢 形似龍但較小,聲音宏亮 鐘鈕上的裝飾
狴犴 形似虎,威嚴正義 古代衙門、監獄裝飾
饕餮 貪吃無厭,只有頭部 青銅器上的紋飾
蚣蝮 龍頭獅身,擅水性 橋頭、水閘的守護獸
睚眥 豺首龍身,性格剛烈 刀劍上的裝飾
狻猊 形似獅子,喜煙好坐 香爐腳部的裝飾
椒圖 形似螺蚌,性情自閉 大門上的鋪首

這些龍子們的故事真的很有趣,像贔屭因為力氣大,所以常被用來背石碑;螭吻因為喜歡吞火,就被放在屋頂上當防火的吉祥物;而蒲牢因為怕鯨魚,聽到鯨魚叫就會大叫,所以古人把鐘鈕做成蒲牢的樣子,希望鐘聲能更響亮。這些傳說不僅展現了古人的想像力,也讓我們看到傳統文化中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下次你去參觀古蹟或廟宇時,不妨仔細找找這些龍子們的身影。比如在台北龍山寺、鹿港天后宮這些地方,屋頂上那些造型特殊的裝飾,很可能就是螭吻或其他的龍子喔!這些看似裝飾的小細節,其實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涵和先人的智慧呢。

龍生九子哪九子


「龍生九子到底是哪九子?台灣人最常搞混的傳統文化知識」這個問題,每次講到廟宇裝飾或傳統建築時,總會讓人一頭霧水。其實這九個龍子各有所好,性格迥異,而且牠們的形象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只是大家沒特別注意罷了。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這九位龍子的特色,下次去廟裡拜拜或參觀古蹟時,就能輕鬆認出牠們啦!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說到龍的九個兒子,最有趣的是牠們完全不像老爸,反而各自遺傳了媽媽的特徵。這九兄弟從老大到老九分別是: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贔屭、狴犴、負屭、螭吻。每個龍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專長,而且都被賦予了不同的任務,在傳統建築或器物上都能看到牠們的身影。

龍子名稱 特徵 常見位置 特殊能力
囚牛 龍頭蛇身,愛音樂 琴頭、樂器 能辨音律
睚眥 豺首龍身,性好鬥 刀劍吞口 增加兵器殺氣
嘲風 形似獸,好冒險 殿角走獸 鎮邪避災
蒲牢 形似龍,膽小怕鯨 鐘鈕 聲音洪亮
狻猊 形似獅,喜煙好坐 香爐腳 鎮壓火災
贔屭 龜形,力大無窮 石碑底座 負重鎮壓
狴犴 虎形,正義感強 衙門裝飾 明辨是非
負屭 龍形,好文學 碑文裝飾 提升文運
螭吻 龍頭魚身,能滅火 屋脊兩端 避火防災

在台灣的廟宇裡,最容易認出來的就是贔屭了,就是那個常常背著大石碑的烏龜模樣神獸。而屋頂上的螭吻也很常見,牠張大嘴巴咬住屋脊的樣子特別醒目。下次逛廟時不妨抬頭仔細看看,說不定就能發現這些龍子們的蹤跡呢!

說到這些龍子的故事,最有趣的是牠們的個性都超級鮮明。像老四蒲牢因為怕鯨魚,所以人們就把敲鐘的木頭做成鯨魚形狀,這樣鐘聲就會特別響亮。而老五狻猊喜歡聞香味,所以被安排在香爐腳,這個設計真的很有巧思。這些傳統文化的細節,其實都藏著古人滿滿的智慧和生活觀察。

為什麼龍的九個兒子都不像龍?原來背後有這些故事。這其實跟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有關,龍生九子各有所好,每個兒子都遺傳了媽媽的特徵,所以才會長得跟老爸完全不一樣。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龍子的有趣故事,保證讓你大開眼界!

傳說中龍王娶了不同種類的神獸當老婆,生下的孩子自然就各具特色。這些龍子雖然不像老爸威風凜凜,但都在天庭擔任重要職務,可以說是「術業有專攻」的最佳代表。比如最愛音樂的囚牛,常常盤在琴頭上欣賞樂曲;還有喜歡負重的贔屭,現在我們還能在石碑底下看到牠的身影呢!


龍子名稱 長相特徵 特殊能力 常見位置
囚牛 龍頭蛇身 精通音律 琴頭裝飾
睚眥 豺狼模樣 好勇鬥狠 刀劍握柄
嘲風 走獸形態 預測危險 宮殿屋角
蒲牢 海獸外表 聲音洪亮 鐘鈕裝飾
狻猊 獅子造型 喜煙好坐 香爐腳部
贔屭 龜形巨獸 力大無窮 石碑底座
狴犴 老虎模樣 明辨是非 衙門裝飾
負屭 龍身文雅 喜愛文學 碑文頂端
螭吻 魚龍混合 鎮火消災 屋脊兩端

這些龍子們的故事流傳了幾千年,其實反映了古人對各種美好品德的嚮往。比如贔屭教我們要腳踏實地,狴犴象徵公平正義,螭吻則保佑家宅平安。下次看到廟宇或古建築上的這些神獸時,不妨仔細觀察它們的特徵,說不定能發現更多有趣的細節喔!

龍生九子哪九子

台灣廟宇常見的龍子裝飾:教你一眼認出贔屭和螭吻。每次走進廟裡,總會被那些精緻的龍子雕刻吸引,但你知道牠們誰是誰嗎?今天就來聊聊最常被搞混的兩位龍子——贔屭和螭吻,教你用最簡單的方式分辨牠們!

先說說贔屭,牠可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六,最愛背東西了!在廟裡你常會看到牠揹著石碑或香爐,模樣像烏龜但頭是龍首,殼上還有漂亮的紋路。老一輩都說贔屭力大無窮,所以特別適合當「扛碑專業戶」。下次注意看,那些被壓得穩穩的石碑下面,八成就是牠在默默出力啦!

至於螭吻就完全不同了,牠是龍的老么,專門待在屋頂上。最明顯的特徵是張著大嘴咬住屋脊兩端,尾巴還喜歡往上翹,遠看像要把整個屋頂吞下去似的。傳說牠能吞火避災,所以廟宇都會請牠來鎮守。仔細看牠的鱗片和鬃毛,雕刻得特別細緻,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呢!

這裡幫大家整理個簡單對照表:

特徵 贔屭 螭吻
位置 石碑/香爐下方 屋脊兩端
外型 龜身龍首 龍頭魚尾
動作 揹負重物 張嘴咬住屋脊
功能 鎮壓穩固 防火避災

走訪廟宇時不妨多留意,你會發現這些龍子其實到處都是!像是三峽祖師廟的屋脊就蹲著好幾隻螭吻,而鹿港龍山寺的石碑下也能找到贔屭的身影。認出牠們後,看廟宇建築突然就變得更有趣了,這些細節都是老師傅們代代相傳的智慧呢!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