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山鵲現蹤!台灣稀有鳥類觀察指南 | 遇見耘山鵲:山林間的小驚喜 | 耘山鵲叫聲辨識技巧大公開

2025-07-12

最近在台灣的山林間,耘山鵲的身影越來越常見啦!這種有著漂亮藍黑色羽毛的鳥兒,其實是台灣特有亞種,跟我們熟悉的喜鵲是親戚關係。牠們最愛在低海拔山區活動,特別是果園或開闊地帶,常常三五成群地出現,叫聲超級響亮,老遠就能聽到牠們「嘎嘎嘎」的打招呼聲。

說到耘山鵲的習性,真的超有趣的!牠們不僅聰明,還很會記仇。有農友分享,如果曾經驅趕過牠們,這些記性好的傢伙下次經過時會特別大聲叫,好像在抗議一樣。而且牠們的食性很廣,從昆蟲到水果都愛吃,有時候還會偷吃農作物,讓農夫們又愛又恨啊!

耘山鵲小檔案 詳細資訊
學名 Urocissa caerulea
台灣分布區域 全島低海拔山區
體長 約65-68公分
特徵 藍黑色羽毛、長尾巴、紅色嘴喙
叫聲 響亮的「嘎嘎」聲

現在很多臉書社團都有鳥友分享耘山鵲的觀察紀錄,像「台灣野鳥觀察站」就常常有網友po出超清晰的照片。不過要拍到牠們可不容易,這些機靈的鳥兒警覺性超高,稍微靠近就會飛走。建議想觀察的朋友可以準備長焦鏡頭,躲在隱蔽處耐心等待。最近有位網友分享他在南投拍到的耘山鵲築巢過程,母鳥叼著樹枝來回飛行的畫面超感人,吸引上千人按讚呢!

有些農友會遇到耘山鵲偷吃水果的困擾,這時候與其驅趕,不如試試看友善共處的方法。像在果園掛反光帶或設置餵食區,讓牠們有東西吃就不會破壞農作物。其實耘山鵲對生態很有幫助,牠們會吃害蟲,而且糞便還能幫助植物種子傳播。現在越來越多農場主打生態旅遊,耘山鵲反而成了吸引遊客的亮點喔!

在社群媒體上搜尋#耘山鵲,會發現好多精彩的影片和照片。有網友拍到牠們用樹枝當工具挖食物的畫面,證明牠們的智商真的很高。還有人記錄到耘山鵲家族照顧幼鳥的溫馨過程,母鳥會不厭其煩地餵食,直到小鳥能獨立為止。這些珍貴的影像讓大家更了解這種台灣特有的美麗鳥類。

耘山鵲


耘山鵲是什麼?台灣特有種鳥類小檔案

最近在陽明山步道散步時,常常聽到一陣清脆的「啾啾」聲,抬頭一看原來是幾隻黑白相間的耘山鵲在樹梢跳躍。這種台灣特有種鳥類其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遇到的野鳥,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牠們的正式名稱。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個可愛小鄰居的小檔案,下次在郊外遇到時就能一眼認出來啦!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耘山鵲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牠們黑白分明的羽毛,頭部到背部是亮眼的黑色,腹部則是純白色,翅膀邊緣還帶點藍綠色的金屬光澤,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特別漂亮。牠們的叫聲很有特色,是一連串高低起伏的哨音,老一輩的台灣人會形容像是「救急~救急~」的聲音。這種鳥類主要分布在台灣中低海拔山區,從台北陽明山到南投溪頭都能發現牠們的蹤跡。

特徵 描述
學名 Urocissa caerulea
體長 約45-50公分(含尾羽)
食性 雜食性,喜歡吃果實、昆蟲,偶爾也會偷吃其他鳥類的蛋
繁殖季節 3月到7月
棲息環境 中低海拔闊葉林、次生林,常出現在步道旁或果園附近
特殊習性 有儲藏食物的習慣,會把多餘的食物藏在樹皮縫隙或苔蘚中

這些聰明的小傢伙其實很親人,常常會跟在登山客後面撿食人類掉落的食物碎屑。不過保育專家提醒,雖然牠們看起來很可愛,但最好還是不要主動餵食,以免改變牠們的自然覓食行為。耘山鵲在台灣的數量還算穩定,但因為棲息地逐漸減少,還是被列為需要關注的物種。下次到郊外踏青時,不妨多留意樹梢的動靜,說不定就能遇到這些黑白相間的小精靈在枝頭跳來跳去呢!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為什麼叫耘山鵲?名字由來大解密」這個有趣的話題!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個特別的名字感到好奇,其實背後藏著不少有意思的故事跟寓意,讓我們一起來挖寶吧~

說到耘山鵲這個名字,其實是結合了台灣在地元素跟傳統意象。首先「耘」這個字在台語裡有「耕作、整理」的意思,象徵著勤勞耕耘的精神;而「山」不用說,就是代表我們台灣這塊土地的山林美景;最後的「鵲」則是取自喜鵲,在華人文化裡一直都是吉祥如意的象徵。把這三個字組合在一起,不僅唸起來很順口,還充滿了濃濃的台灣味!


來看看這個名字背後的元素分解表:

字詞 代表意義 文化連結
耕作、勤勞 台灣農耕文化
山林、土地 台灣地理特色
吉祥、喜氣 華人傳統象徵

其實在取這個名字的時候,創辦團隊特別走訪了台灣各地的農家跟山林,就是想把最道地的台灣精神放進去。他們發現很多老一輩的農夫都會用「耘田」來形容細心照顧作物,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而山鵲這種鳥類在台灣鄉間也很常見,常常成雙成對出現,老人家都說看到山鵲會有好事發生。所以把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就成了現在大家看到的「耘山鵲」啦!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名字的發音也很有巧思。「耘山鵲」用台語唸起來是「ûn-soaⁿ-chhiok」,那個尾音上揚的語調特別有活力,完全展現出台灣人樂觀開朗的性格。而且三個字都是開口音,唸起來響亮又好記,難怪會讓人一聽就印象深刻。現在很多在地小農品牌或是文創商品都愛用這個名字,就是看中它既傳統又現代的獨特氣質呢!

耘山鵲

耘山鵲長怎樣?特徵辨識一次看懂

最近在台灣山區散步時,有沒有看過一種黑白相間的鳥類在樹梢跳來跳去?那很可能就是台灣特有亞種「耘山鵲」啦!這種鳥雖然名字有個「鵲」字,但其實和常見的喜鵲不太一樣,牠們更喜歡待在海拔1,000到2,500公尺的闊葉林裡,而且叫聲超有辨識度,是那種「嘎—嘎—」的沙啞聲,聽到就能認出來。

要分辨耘山鵲,最明顯的就是牠們的羽毛配色。成鳥的頭部、頸部和胸部是亮眼的黑色,翅膀和尾巴則是帶金屬光澤的深藍色,飛起來的時候陽光一照會閃閃發亮,超漂亮!不過幼鳥的顏色就沒那麼鮮明,整體偏灰褐色,要等到換羽後才會變成成鳥的模樣。另外,牠們的尾巴很長,幾乎佔了身體的一半,飛行的時候會像扇子一樣張開,這也是辨識重點之一。

特徵 成鳥 幼鳥
頭部 黑色,帶金屬光澤 灰褐色,無光澤
翅膀 深藍色,飛行時明顯反光 暗褐色,斑紋較模糊
叫聲 沙啞的「嘎—嘎—」聲 較輕柔,類似「啾—啾—」
活動區域 中高海拔森林,常單獨或成對出現 跟隨成鳥活動,群聚機會較高

如果想在野外觀察耘山鵲,建議清晨或黃昏時到杉林溪、阿里山這類中海拔山區碰碰運氣。牠們很喜歡在樹冠層找蟲子吃,動作敏捷又不太怕人,有時候還會停在步道旁的欄杆上東張西望。不過要記得保持距離,別打擾牠們覓食喔!另外,耘山鵲的巢通常築在高大的樹上,用樹枝和苔蘚編成碗狀,如果運氣好看到的話,千萬別太靠近,免得親鳥棄巢。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